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ag新玩法 > 新闻动态 > 55年授衔圆满结束,为何女军人却对彭老总表示不满,耿耿于怀30年
55年授衔圆满结束,为何女军人却对彭老总表示不满,耿耿于怀30年

发布日期:2025-02-05 13:15    点击次数:180

前言

根据《彭德怀传》记载,授衔仪式结束后,那些不满的女军人,一直过了三十多年,对授衔这件事还是耿耿于怀!

那么当时到底发生了何事?为何这些女军人对彭老总表示不满?

正式启动全军军衔评定

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我军未能实行军衔制度。不过由于当前局势的需要,我军部分人员曾有过军衔,有些高级干部还佩戴过缀有金星的中将、少将领章。

关于实行军衔制,其实这个问题一直都盘旋于我方领导人头脑中。除去1955年开始正式实行军衔制度,其实在战争年代,我军还曾两次酝酿过在全军范围内实行军衔制度,只是受当时战争环境和物质条件的限制,这一想法一直都没有实现。

第一次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随着国共双方再次达成合作,并且中国工农红军即将改成八路军、新四军之际。

为能够在新时期更好地开展部队政治工作,为此红军总政治部便指出:“红军的改编在某些制度上有了原则上的变化。(如采用官阶制度等)”

其实,这里所说的官阶制度便是名义上的军衔制。1939年5月30日,朱老总和彭老总便以八路军总司令部的名义,颁发了《建立等级制度的训令》。

在这则指令发布后,中央军委在经过商讨后,便于8月20日又发出重新规定部队等级制度的指示。

基于以上要求,八路军领导机关和部分正规部队曾进行了评衔活动。

不过当时我方处于艰苦而频繁的作战环境中,各个部队都分散在不同的区域。这就使得各部队无法集中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评衔工作,为此评衔工作进展缓慢。

1941年和1942年,可以说是抗日战争时期最为艰苦的时期,授衔工作无法再继续进行。党中央在考虑到局势的变化后,便做出指示:军队中暂不规定等级军衔。

在这次的授衔准备工作中,除去驻守国统区八路军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因为工作的需要才被授衔外,其余部队并没有授衔。

第二次则是在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经过谈判和协商,国民党接受了我方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为能够适应这一新的形势,为此中共中央便于1946年2月24日便发出指示:

我党军事干部应该请求政府加委,取得正式官衔,以便将来在国防部占有一定位置。

在指示下发后,我军的军衔等级评定工作随之展开。1946年3月7日,新四军、山东军区政治部对新四军官兵军衔等级,作出了明确规定:新四军军长、政委为上将!

其实当时,在国民党队伍当中军长一般是中将,例如说新一军军长孙立人中将、第五军军长杜聿明等。

不过由于当时新四军,已经发展到总数为31万人的庞大军团,规模比当时国民党军队的集团军大得多。在考虑到这种情况后,新四军军长评授上将军衔是最为合适的。

不过可惜的是,尽管蒋介石签订了双十协议,但他只是为了拖延时间,不久后便撕毁了协议,向我方发动进攻。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方便只好停止这项评定军衔的工作,开始反击作战。

不过正因为如此,作为新四军的领导人陈毅和张云逸,未能够获得军衔。不过,这场战争也没有持续多长时间,我方便取得了胜利。在之后的授衔仪式当中,陈毅被授予元帅军衔、张云逸则是被授予大将军衔。

虽然我军历史上这两次酝酿实行军衔制度,最终没有实现,但是却为日后我军干部的正规化建设作了很好的探索。

新中国在成立之后,在全国的范围内便掀起了一股学习苏联的热潮。当时苏联是社会主义的先行者,从各个方面而言,都有我方需要学习的优点。

正是基于此,1950年3月30日,解放军干部部在工作总结中明确提出:将研究军衔的准备工作列入1951年的工作计划中。

实行军衔制,是世界各国军队走上正规化建设的必经之路。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彭老总率部出国作战。尽管如此,但全军的军衔准备工作没有因此而停止,相关工作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不过随着从朝鲜局势的不断变化, 为此中央军委在向全军下发的关于干部评级工作指示中提出:

评级工作可为今后实行军阶制度奠定初步的基础,不过由于朝鲜战争的不断升级和扩大,中央军委的工作重点不但是研究朝鲜战争问题,而且还要做好预防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军事准备,因此军衔制度推进准备工作暂时被搁置。

然而在朝鲜战场上,不管是友军还是敌军全都有军衔。唯独志愿军没有,彭老总作为志愿军总司令,通过指挥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协同作战,以及跟美国军队打交道,愈发地认识到推行军衔制度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为此,彭老总便给毛主席发去一封电报。在这则电报当中,彭老总不仅汇报了我军在朝鲜战场上的作战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而且还他对军衔制度的看法:人民解放军来自各个根据地,许多具体制度不一致,目前统一编制、纪律、内务规则等有很有必要……

对于彭老总的看法,毛主席自然是非常同意的。因为毛主席也感到志愿军在异国作战,因为没有军衔的缘故,给指挥和作战带来极大的不便。

不久后,彭老总因为身体的缘故便从朝鲜回到国内接受治疗。在他出院后,毛主席便约他进行谈话,并将军衔制度的推进工作交由他负责。

推行和实施军衔制度,彭老总是积极和赞同的。不过在推行的过程中,彭老总内心又是充满顾虑和矛盾的。

因为在彭老总看来,我方在经过这么多年的革命战争以来,是得到人民的大力支持。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军队之间、军民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亲密的鱼水关系。

倘若是搞军衔制度的话,那么将会影响到部队上下级政治平等、会影响到军队同老百姓之间的关系!怎么办?其实彭老总自己内心也是没有底的,但实行军衔制度又是大局和方向,必须搞!

随着1953年7月,朝鲜战场签订停战协议后,志愿军便随之回国。同年11月12日,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将在1954年对军队进行改革的决定,决定在军队中实行四大制度,即:征兵制度、薪金制度、军衔制度、勋章奖章制度。

然而对于这即将实行的四大制度,彭老总更加关心的是薪金制度。因为在此之前,我军一直实行的是供给制。

彭老总认为:“现在团、营、连干部很困难,不实行薪金制,他们的婚姻问题和赡养亲属等问题都难以解决。”为此,彭老总认为应该先解决薪金问题,再搞军衔评定工作。

1953年12月至1954年初,在彭老总和朱老总的主持下,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了一场长达55天的高级干部会议,几百名军队领导共同商量军队发展改革方案。

在这次的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在军队当中实行军衔制、干部薪金制和义务兵制三大制度!

彭老总在写给毛主席的报告中说道:

军衔主要是确定每一个军人在队列中的地位和职权,以便按职贵条例的规定,履行职权;同时又是国家给予军人的一种荣誉,以鼓励其在军队中的工作和上进心。

在这次会议之后,全军评定军衔的工作正式启动。

一种无奈之举

军衔评定工作在启动后,全国上下都非常关注。

毛主席也知道这项工作意义重大,为此便让国防部长彭德怀和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部部长的罗荣桓挂帅完成,另外还有宋任穷、赖传珠、肖华等人协助。

根据查询的资料显示:

关于对军委授予人的提名,中央也做了具体规定。对授予元帅军衔人员的评定,由中共中央书记处提名,中央政治局最后审定通过;将官军衔人员由总干部部与总政治部分别提名,报请中央军委批准;校官军衔人员的名单由各总部和各军兵种及各大军区提名,报总政治部干部部在全军范围内统一平衡。

此后,在彭老总和罗荣桓的领导下,全军军衔评定工作稳步进行。

1955年9月,全军军衔评定工作按期顺利完成,朱老总、彭老总等10人被授予元帅军衔;粟裕、陈赓等10人则是被授予大将军衔。

1955年11至1956年初,各军兵种和各大军区相继举行授衔仪式,同时各部队还举行了士兵军衔的授衔仪式。至此,全军授衔仪式工作基本结束,总体而言是圆满的。

不过当时有一部人对这件工作表示不满,这一部分人就是女军人和女工作人员,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1952年,我军共有女军人11万人,其中许多女战士是红军时期和抗日时期参军的。她们为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战争中她们一点都不逊色于男性。

就在她们和男军人一起为全军将要实行授衔制而高兴时,却没想到在1955年国防部下发了一个《关于处理和留用妇女工作人员的决定》。

先不说这个文件的内容如何,光是这文件的名字的用词,比如说“处理”、“留用”等词,就让女军人无法接受。

况且在这则通告当中,还对女军人作出了硬性规定:

第一,要求从军级以下机关单位,除去师属卫生营之外的妇女工作人员,一律必须调出部队按专业或复员处理,并限于1955年6月底以前处理完毕,期满未处理者,停止发放薪金;第二,对军级以上机关或后勤部门,要求担任各种职务的妇女工作人员,不符合决定要求人员者,均做出转业、复员处理,至1955年12月31日仍未处理完毕,一律停止供给。

从这份文件的内容上来看,这无疑是非常伤害女军人感情的文件。正是因为如此,女军人对这个文件十分不满,所以自然就对负责制定这个文件的国防部部长彭德怀产生了不满。

当然,也不是对所有的女军人都作了专业或复员的处理,不少女军人也同样被授予军衔,例如李贞就被授予少将军衔、林月琴为大校、薛明为中校等。

在众多女军人当中,最委屈的还是张琴秋。在红军高级领导人当中,张琴秋是唯一的一位女性。

尽管邓颖超、贺子珍、蔡畅等老大姐都经历过长征,不过她们的职务大多都是文职,很少有人在部队当中担任官职。

不过张琴秋可是跟她们不一样,她可是红四方面军的领导人之一。被授衔的李贞将军,在红军长征时期,在职务上也是不如张琴秋的。

毫不夸张地说,陈赓、许世友、洪学智等人都曾是她的部署。不过由于在新中国成立后,张琴秋担任纺织工业副部长,不在军队中任职,所以在55年时并没有给她授衔。否则的话,凭借张琴秋的资历,是完全可以被授予中将或者中将以上的军衔。

当然关于女性军人转业和复员的事情,还真不能将责任全都划分在彭老总身上,首先退役女军人,并不是彭老总一人说了算的,而是经过组织上商讨后才决定的;其次,这项政策的制定,这也和当时所处的时代有很大的关系。

按照当时总政治部的说法:

在军队的正规训练中,军事生活紧张,工作和纪律要求严格。一切部队人员并要根据部队任务的需要随时调动,特别是今后的战争是机械化的战争,是需要各兵种协同作战的,战争将是异常紧张和激烈的,没有建强的身体,是不同担负现代战争的严重任务。而一般的妇女同志,由于生理、生育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其难于适应军队的这些严格要求,已经不应该再勉强大量留在部队。

栋梁之才

其实,让女性军人转业和复员,现在来看的话,确实是一种无奈之举。

不过这并不影响,女性军人同样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不管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她们都为国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除去小部分人不满外,大部分的女性军人对于国家的难处还是表示理解的。在从军队退伍之后,她们便又投身于社会主义的建设当中。

想当初新疆建设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以此来发展当地的经济和改善百姓们的生活条件。很多女兵在得知这件事后,便响应国家的号召纷纷进入新疆进行工作,为此当地的经济发展立下不小的功劳。

在疆区进行工作时,最大的难题便是宣传工作。要让当地的百姓了解到国家的政策,只有这样才方便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动员方面,女兵有着极大的优势,为此她们挨家挨户地去宣传、去讲解。这样事情,给女兵张修华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多年之后她曾回忆道:

当时抵达喀什地区之后,便迅速展开工作。当地老百姓看到我军女兵英姿飒爽的身影,无不感慨“妇女解放”的前卫性。而党和国家的民主概念,以“妇女解放”为起点普及开来。

在之后的工作当中,女官兵们同样是积极地跟老百姓接触,向他们及时传达国家的政策,并普及文化知识。

除去负责宣传工作之外,女兵们在建设工作中一点都不比男兵差。一些在传统观念中,只有男兵才能干的事情,可女兵干起来一点也不含糊。这也使得当地百姓,纷纷感叹道女兵艰苦朴素的作风。

其实,除去前往新疆、西藏工作外,在其它行业当中同样有女兵的身影。在这些行业当中,这些女兵同样是大放光彩,凭借自己的能力为国家的建设出一份力。

在革命战争时期,女性同样挺身而出为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战;在和平时期,她们听从国家的调令,选择脱下军装投身于经济建设中。

从种种事迹表明,女军人同样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同样受到人们的尊重。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对于当初转业和复员的女军人,国家开始着手进行调查,完善有关她们的福利保障措施,不能让这些对国家、对人民有功的女战士,享受不到国家发展的红利。

现如今很多当年复员的女战士,都享受到了不错的优待政策。虽然当年在授衔仪式上,没有给她们授予军衔,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国家和人民忘记了她们的功劳!



ag新玩法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